科學家利用超強磁場探測磁暴

© 照片 : ESA/AOES Medialab地球磁場的藝術圖像
地球磁場的藝術圖像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3.11.2023
關注
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TPU)的科學家與來自中國的同行們一起模擬了與中子星強度相對應的磁場和電場。研究人員表示, 這種強度的磁場可以通過激光輻射產生,這得益於俄羅斯發現的增強非導電材料中場的超共振效應。這種現象可以幫助科學家在實驗室中直接複製磁暴,並研究其對生物、技術系統和機制的影響。
磁場是帶電的運動粒子或具有恆定磁矩的物體(質子、中子和電子)相互作用時產生的效應。它的作用被描述為充滿力線或張力線的空間。托木斯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介紹說,磁場是由於通過一些電子物體的運動而產生的。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年鑒》(Annalen der Physik)上。
在恆星內部,磁場是由導電等離子體通過對流混合恆星物質的運動產生的。專家解釋說,這些場對天體的演化至關重要。在地球上, 超強磁場可以應用於研究恆星、等離子體和基本粒子的性質,以及之後的空間無線電通信。
托木斯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在中國淮安理工學院同事的參與下, 利用特殊的粒子 - 觸角來模擬超強磁場。
粒子球是一個充滿空氣的空心球。研究人員說, 正是薄薄的電介質外殼引起了法諾共振(Fano resonance),是在兩個振蕩過程相互作用的情況下觀察到的增強效果。研究人員解釋說,它用於建立金屬納米粒子輻射散射的理論,並解釋量子點在施加電壓時的行為。
該項目負責人、托木斯克理工學院電子工程系教授奧列格米寧(Oleg Minin)解釋說:“法諾共振是在兩個振蕩過程相互作用的情況下觀察到的。其中一個描述的是寬光譜帶,另一個描述的是窄光譜帶。在這種情況下,干擾產生的狹窄迴路可能具有不對稱的形狀。“
太陽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7.05.2023
中國科學家揭示太陽爆發的重構過程
他強調, 團隊成功地研發了在激光散射中產生巨大磁場的方法。科學家們成功證明,這種場的產生可能伴隨著光的共振散射,特別是在非磁性非導電領域。
米寧介紹說:“與均勻的球體相比,氣腔尺寸是一個額外的設計參數, 用於設置場強度的最大增益。我們已經表明, 通過調節空氣腔半徑,可以控制介電領域中明暗模式的相互作用,從而增加磁場和增強電場。“
科學家們將磁場放大了3500萬倍,接近中子磁星的磁感應值。它們的磁場特徵在於電壓為100億T (特斯拉)。相比之下, 根據地理位置, 地球的磁場強度為0.000025-0.000065T(特斯拉),儘管在某些地區,例如庫爾斯克的磁異常,它可以達到0.0001T。
科學家對磁暴威力的計算出現錯誤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6.11.2023
科學家對磁暴威力的計算出現錯誤
這項研究是在 “科學與大學” 國家項目下屬的“優先2030”計劃的框架內進行的, 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的該項目的參與院校。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