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訪歐旨在達成共識避免衝突

© AP Photo / Gonzalo Fuentes/Pool中國總理訪歐旨在達成共識避免衝突
中國總理訪歐旨在達成共識避免衝突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7.06.2023
關注
評論
在與美國對抗加劇背景下,中國希望與德國和法國加強合作;法德兩國總體上能夠幫助改善中歐關係;中國和歐洲國家開展對話,就貿易投資合作各個方向尋找共識。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6月18-23日訪問德國和法國,是去年11月和今年4月這些國家領導人訪問北京談判的延續。德國總理朔爾茨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對華成功訪問,不僅為雙邊關係發展帶來動力,而且有助於激活中歐關係。
因此可以期待,中國總理訪問柏林和巴黎,將鞏固這兩種趨勢。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歐洲經濟“發動機”及歐洲第二大經濟體高層領導人舉行會晤,將推動全球經濟的發展。在國際局勢不穩和世界市場、供應鏈復蘇疲軟背景下,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5.06.2023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對德國、法國進行正式訪問
同時,在中國總理訪華前,夥伴國採取的一些措施,或引起中方相當合理的質疑。週三,德國公佈首個國家安全戰略,稱中國為“系統性競爭對手”。在這份文件中,中國因涉嫌對地區穩定和經濟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而遭嚴厲批評。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新聞發佈會評論該戰略時表示:“中國經濟將繼續增長,中國融入世界貿易和世界經濟關係的進程不應受到干擾。”他還表示:“有必要考慮到我們存在的安全問題”,並補充說,德國“不想(與中國)脫離接觸,我們希望降低風險。”在美國總統喬·拜登“餵料”背景下,德國總理的最近評論在美國歐洲和亞洲盟友的政治用詞中是司空見慣的。如此動作引發中方的負面評價。
據《政客》報報道,中國總理訪問法國,恰值巴黎要求歐盟宣佈反傾銷調查之際,調查或對中國電動車徵稅。6月29-30日,歐盟將舉行峰會,也就是說,在李強總理歐洲之行後,顯而易見峰會將對法國就此問題對布魯塞爾不斷施壓做出反應。歐盟同時也明白,法國倡議或導致與中國的全面貿易衝突,因此,也許將秉承更為謹慎的立場。需指出的是,對中國電動車徵稅建議,並非歐盟與中國唯一的“貿易戰前線”。布魯塞爾威脅減少中國在歐盟國家採購市場上的利潤,如果中國不開放本國國家採購市場的話。
顯然,在此情況下,李強總理的訪問是尋找共識之行。中國去歐洲意在達成共識,這反映出北京的自信和非常希望與歐洲發展合作而非衝突的意願。
中國和美國可能正在為美國務卿五年來首次訪問北京做準備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4.06.2023
中國期待美國轉變對華關係的態度
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社會政治研究處高級研究員、政治學博士鮑里斯·古謝列托夫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立場總體上得到歐洲夥伴的認同。
他說:“這是一次標誌性訪問,因為新總理首次外訪選的是歐洲,而且是兩個主要國家。從經濟和全球政治角度看,對中國相當重要的是與歐洲維持良好關係。美國是中國的主要對手,也非常清楚,在如此複雜地緣政治遊戲情況下,歐洲是非常重要的王牌。歐洲人同樣清楚,目前地緣政治對抗加劇,因此,不能和中國中斷關係,不能使其變成敵人,而應該保持良好的經貿關係,支持政治對話,同時還保護自己的市場,尤其在關鍵領域,比如制藥、醫療設備、汽車製造、尤其是現代化的電動車。歐洲人在搞複雜的遊戲,既要維持經濟關係,也要限制中國在歐洲市場不能變成壟斷。在此情況下,每方都能維護自己的利益,堅守自己的利益,這是正常的競爭與合作進程。”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中心研究員錢亞旭博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中歐關係中,美國的捲入越來越重,但中國總理訪問德國和法國,或能穩定和改善中歐關係。
她說:“我認為對中法、中德新一輪政府磋商的期待是可以預見的。近期法德兩國均向中國釋放友好信號,堅決表示不與中國脫鈎斷鏈。特別是企業界,比如奔馳、寶馬、巴斯夫等巨頭都加大了對華投資的力度,沒有跟隨美國的指揮大棒。在這一背景下,李強總理應邀訪問德法並參加峰會,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在夯實經濟基礎上推動外交及政治層面的洽談。若是法德和中國的關係能夠企穩向好,將在中歐關係發展過程中發揮壓艙石作用。當前歐盟是超國家性結構,在該框架下法德在很多國際事務中仍然能夠發揮較大的作用。即使馮德萊恩等歐盟高官在政策導向上時常隨美起舞,但具體到法德,兩國一定會在歐盟內謀求主導國地位。我們可以看到,馬克龍提出歐洲戰略自主,而德國又因俄烏衝突導致能源成本上升,工業實力受到巨大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劇。因此兩國基於本國經濟利益的考量,必然會頂住歐盟高層以及美國意識形態方面的壓力。”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訪歐期間,將參加中德政府磋商、中德經濟技術論壇和法國總理組織的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契約峰會旨在聯合國有和私有資本,應對氣候變化、解決貧困問題和保護生物多樣化。
西方在台灣問題上站在美國一邊的言行已成趨勢,中方謹慎權衡應對西方挑釁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5.06.2023
中國或以反制方式回應西方在台灣問題上的挑釁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