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在嫦娥五號月壤中首次發現天然玻璃纖維

© Sputnik / Anton Denisov / 跳轉媒體庫中國科學家在嫦娥五號月壤中首次發現天然玻璃纖維
中國科學家在嫦娥五號月壤中首次發現天然玻璃纖維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8.05.2023
關注
據《科技日報》報道,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通過對嫦娥五號月壤樣品開展系統的物質科學研究,發現了多種類型、不同起源的月球玻璃物質。他們還在嫦娥五號月壤中首次發現天然玻璃纖維。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
研究人員綜合分析了嫦娥五號月壤樣品中玻璃物質的形態、成分、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他們發現,月球表面存在著固、液、氣多種轉變路徑的玻璃起源。月球表面頻繁遭受的隕石及微隕石撞擊導致的礦物熔化和快速冷卻,產生了各種形態的玻璃物質,包括球狀、橢球狀、啞鈴狀等旋轉形狀的玻璃珠,氣孔構造的膠結質,流體形態的濺射物等。
“這些撞擊起源的玻璃物質記錄了月球表面從數千米到納米的多尺度撞擊事件,相關凝固玻璃的形態取決於撞擊溫度主導的玻璃形成液體的黏度,由此可反推出隕石的撞擊強度,對理解月壤的形成與演化具有重要意義。”中科院物理所趙睿博士介紹。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研究人員在嫦娥五號月壤中首次發現了天然玻璃纖維。這些具有超高長徑比的玻璃纖維來源於撞擊過程中黏稠液體的熱塑成型。和低長徑比的玻璃珠相比,形成這些玻璃纖維的液體黏度要更高,意味著對應的撞擊溫度和撞擊速率更低。這反映了月球表面較為溫和的微撞擊事件。
月球樣品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4.04.2023
中國國家航天局:中俄互相贈送月球樣品
同時,“這些天然的玻璃纖維證明,月壤具有良好的玻璃形成能力和優異的加工成型特性,肯定了在月球表面就地取材利用月壤加工生產玻璃建材的可行性,將為未來月球基地建設提供重要支撐。”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員沈來權說道。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1731克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選擇的著陸點是最年輕的月海玄武岩區域之一,形成於火山噴發之後。這些火山岩記錄了月球熱演化和化學演化的歷史。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