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中俄關係發展具有“歷史邏輯”

© Sputnik / Pavel Byrkin / 跳轉媒體庫中國專家:中俄關係發展具有“歷史邏輯”
中國專家:中俄關係發展具有“歷史邏輯”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4.03.2023
關注
中國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謝茂松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表示,面對美國對俄羅斯的封鎖,對中國的技術封鎖,俄中兩國都有共同的邏輯:追求更加公平、正義的一種秩序。
他稱,習主席在此次訪問中指出,中方非常重視中俄關係的發展,因為其中有“歷史邏輯”。該如何理解這個“歷史邏輯”。

謝茂松說:“我覺得歷史邏輯,比如習總書記這一代領導人,有自己和父輩對蘇聯的歷史記憶,比如中國的革命,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了革命,這是很重要的。習總書記多次講到,從鴉片戰爭爆發之後,中國進行了各種現代化的嘗試,最後找到了蘇俄式的革命道路,打破了相對落後的國家被西方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壟斷的限制。在中國整個道路選擇上,蘇俄的經驗對中國有幫助。”

謝茂松回顧歷史稱,50年代,當美國入侵朝鮮的時候,抗美援朝,蘇聯和中國都是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是老大哥,在東方和西方兩條戰線都面對美國的霸權,是這種友誼。抗美援朝之後,蘇聯援建中國156項工程,對中國工業化的開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後面,中蘇關係出現很多變化和波折,歷史是非常曲折的,沒這麼簡單。這種歷史記憶中還有俄羅斯的文學,我自己讀了俄羅斯的文學,比如《戰爭與和平》,還有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屠格涅夫的著作,這是一種歷史經驗。

謝茂松還指出:“更大的歷史邏輯,就是西方過去500年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邏輯。我們看到了一戰、二戰以及冷戰之後的美國獨霸。西方本來想抵制,恰恰是在基督教很虛弱的時候對資本主義做出了妥協。中國沒有,中國選了社會主義。我們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我們看到了普京總統在2月份的國情咨文,裡面講到了俄羅斯的歷史、土地和東正教,這是道德感。”

他還說,歐洲的宗教讓同性戀合法化,甚至是讓人無性別差異,這就是道德的敗壞、精神的敗壞。東正教和俄羅斯精神強調“德行,中國也強調“德行”,我們都強調“德行”。中國文化從起點上一直到現在都強調,理想的國家是一個講“德行”的國家,國家的目的就是朝向“德行”。資本主義就不是這樣的,這是邏輯的第二個方面。
謝茂松補充表示,第三個方面就是面對美國的霸權。普京總統的邏輯是,俄烏戰爭(軍事行動)就是反對美國霸權。面對美國對俄羅斯的封鎖、對中國的技術封鎖,我們有共同的邏輯,大家才會走到一起來。我們都追求更公平、正義的一種秩序。
他指出,首先要解決我們的生存問題,俄羅斯要解決它的生存問題,即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生存問題。北約東擴的時候,北約打破了所謂防禦性組織的一種自我約定,俄羅斯的生存遇到了一些威脅。中國曾經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刻理解帝國主義的壓迫,所以提出共同發展、共同安全、全球文明倡議,這是三位一體的。

最後,謝茂松總結說:“我們首先要解決發展問題。當發展遇到美國霸權、美國獨霸的時候,它就以安全來打壓你的發展。有一個全球安全問題,但全球發展、全球安全最底層的邏輯、最根本性的就是文明問題。要保證這種安全和發展,就要尊重文明的多樣性,尊重各國發展現代化的道路,不是只有西方的一種套路,不純粹是西方的自由市場、資本至上、利益至上,不講價值、不講德行,精神敗壞。發展是有尊嚴,有正義感,追求德行的,在這點上也是有歷史邏輯的,這其中的歷史邏輯有豐富的意涵。”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3月20日至22日對俄羅斯進行了國事訪問。俄羅斯是習近平在全國人大會議上第三次當選國家主席後的首訪國家。本次活動將討論莫斯科會談和會晤成果、雙方達成的協議、俄中在廣泛問題上的合作前景,以及兩國在當今動蕩不安的世界中,為將威脅和挑戰降至最低而付出的共同努力。
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3.03.2023
梅德韋傑夫:習近平對俄訪問非常精彩,展現俄中關係新水平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