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諧的峰會:各方對G20巴釐島峰會有何期待?

© BAY ISMOYOg20
g20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4.11.2022
關注
評論
為期兩天的G20峰會週二將在印度尼西亞開幕。早在峰會開始前,與參與者組成和模糊議程有關的醜聞就已經接連不斷。至於誰以及為甚麼要去巴釐島,請看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解讀。
印尼式外交
G20匯聚了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峰會討論的問題主要是經濟和金融問題。
然而直到12月才擔任該集團主席國的印度尼西亞決定利用其身份來消除政治矛盾。早在3月份美國總統拜登就提議將俄羅斯排除在G20之外,但印尼方面向普京發出了邀請。澤連斯基也應邀參加此次活動,儘管烏克蘭不在G20之列。但他發出最後通牒,稱不會和普京一起參加峰會。儘管如此,雅加達並未撤回對克里姆林宮的邀請。
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維多多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明自己的立場:該國無權在該集團所有成員未達成共識的情況下以任何方式“孤立”俄羅斯。 最終,俄羅斯和烏克蘭領導人都拒絕親自出席,澤連斯基可能會通過視頻連線向與會者發表講話。儘管如此,印尼的外交努力還是可以說是成功的。俄羅斯赴巴釐島代表團由外長拉夫羅夫率領。這是西方讓莫斯科退出G20圖謀站不住腳的又一證據。
美國轉向中國
如果說白宮還沒有真正決定G20期間美俄議程的話,那麼亞洲方向的行動路線則較為清晰。峰會前夕,拜登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面對面會談中表示,他和中國領導人有責任表明華盛頓和北京能夠克服分歧並找到合作方式。拜登說,世界期待美國和中國在解決從氣候變化到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上發揮關鍵作用。他指出,美方願就這些問題與中方開展合作。拜登早些時候還表示,他的意圖是,華盛頓“尋求的不是衝突,而是競爭”。似乎表明,美國已經決定“暫停”與中國的對抗。《南華早報》發表了一篇關於在巴釐島峰會期間美中舉行G2形式的可能性的文章。文章作者寫道,當前世界的兩極分化決定了華盛頓和北京之間需要更密切的合作。
習近平與拜登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4.11.2022
習近平告知拜登:願意進行坦誠對話
未來願景
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的專家認為,巴釐島會面不會成為轉折點。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主任安德烈·科爾圖諾夫指出,這與最初的G20峰會類似,但矛盾更深。他說:

“峰會是在危機氣氛中舉行的。G20終於形成了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反應,當時論壇開始在國家元首層面開展工作。當時的總體思路是重建管理全球經濟和金融的原則。總的來說,沒有發生大的改變——因為參與者的利益各不相同。現在的情況不是更好,而是問題更多,共識程度甚至低於14年前。”

缺乏共識有幾個原因。首先,過去幾年中國的角色迅猛增強,開始動搖美國的地位。其次,經濟制裁已經成為外交的一個慣用手段,排擠掉了傳統的談判。第三,很多參與者需要重新適應對方。例如,對於德國總理朔爾茨、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和英國首相蘇納克來說,都是首次出席此次峰會。其餘的G20成員將不得不與這些夥伴重新磨合。
安德烈·科爾圖諾夫相信,如果不針對不利的地緣政治背景進行前期準備,幾乎不可能出現突破性的解決方案。這並不意味著G20沒有甚麼可討論的,但現在只能在雙邊機制內可能達成一致,而不是在整個集團規模上。安德烈·科爾圖諾夫認為,如果是討論基本的普遍性的協議,俄羅斯領導人就有可能會親自出席峰會。
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首席研究員亞歷山大·奧爾洛夫也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普京缺席巴釐島沒有原則上的意義。 他說:
“這與過去和將要舉行的許多國際會晤一樣。這是因為世界正在進入經濟衰退時期,經濟衰退有多嚴重只能猜測。一次峰會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4.11.2022
馬克龍打算請習近平就烏克蘭問題“向俄羅斯施壓”
G20有望在11月16日峰會結束後發表聯合公報。但外國分析人士對12月1日印度接任輪值主席國抱有更多期望。美國財長耶倫已經表示,相信這將有助於解決世界經濟問題。另一方面,俄羅斯也會從中受益,包括在不斷擴大的金磚國家框架內,哪怕只是因為印度是其傳統合作夥伴。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