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在台灣問題上支持立陶宛誹謗中國

© AFP 2023 / OLI SCARFF英國首相候選人、外交大臣利茲•特拉斯
英國首相候選人、外交大臣利茲•特拉斯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6.12.2021
關注
英方指責中國對立陶宛外交官施加“不可接受的壓力”毫無根據。英國採取雙重標準,以加強對華施壓。專家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這樣評價英國外交大臣關於中立關係的表態。
Глава МИД Литвы подал заявление об отставке из-за скандала с транзитом Беларуськалия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0.12.2021
立陶宛外長遞交辭呈
英國外交大臣利茲•特拉斯在推特上寫道,中國對立陶宛駐北京外交官的施壓“不可接受”。特拉斯表示,英國和立陶宛反對“脅迫”,指的是中國外交部提議將駐立陶宛大使館更名為代辦處。
立陶宛駐華臨時代辦恰皮耶尼(Audra Ciapiene)被召回維爾紐斯進行磋商。12 月 15 日,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通報了此事。同日,據路透社報道,立陶宛大使館19名工作人員及其家屬離開北京。
安徽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尹建龍教授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中國將與立陶宛的關係降至代辦級,是維護國家主權、捍衛國家尊嚴的正常做法。英國外交大臣對中國的指責系誹謗。 
尹建龍: 眾所周知,中國與立陶宛關係惡化的起因,是立陶宛執意發展與台灣的關係,允許設立“台灣辦事處”,這顯然觸犯了中方外交的底線。中國將中立兩國關係由大使級降低為代辦級,是維護國家主權、捍衛國家尊嚴的正常做法。 實際上英國外交大臣對國際外交事件做出評論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是污蔑中國對立陶宛外交官施加所謂“不可接受的壓力”,則過於牽強。而且立陶宛是歐盟成員國之一,英國脫歐後還意圖對事件指指點點,發表不當評論,我認為體現了英國本屆政府從首相到外交大臣執政能力的不足。當前英國政界是劣幣驅逐良幣,是一些只會嘩眾取寵、沒有真實治國理政能力的民粹主義者在主導著英國政府的內政外交,如此一來也導致英國不可能發揮負責任的大國作用。 目前英國約翰遜政府和美國拜登政府外交政策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英國在外交方面,特別是在對華外交上基本是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選擇追隨美國亦步亦趨,充當美國外交政策的小跟班角色。從這一角度來看,我認為我們也沒有必要太過於在意英國外交大臣的言論。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亞歷山大•洛馬諾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西方廣泛利用驅逐外交官的做法對俄羅斯政治施壓。與此同時,英國指責中國對立陶宛施加“不可接受的壓力”,儘管中國只是對維爾紐斯在台灣問題上越過“紅線”作出回應。
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右)歡迎立陶宛國防部長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4.12.2021
五角大樓稱立陶宛是“民主燈塔”
可惜的是,西方假裝不懂一件簡單的事情——利益永遠不是片面的,而是相互的,尊重應該是相互的。如果不是立陶宛在維爾紐斯設立所謂“台灣代表處”的不恰當、實際上毫無意義的決定,根本不會發生現在的一連串事件。
西方可以肆意妄為,而西方夥伴不應做任何回應的想法,看起來不僅是奇怪的,因為所有人都已經習慣了,甚至是荒謬的,落後於時代的。中方表示自身利益不容侵犯,“紅線”不可逾越。當英國在立陶宛的支持下質疑中國的領土完整,同時批評旨在限制立陶宛商人在華活動的反擊措施——這就是雙重標準的典型表現。這是對正常雙邊關係的諷刺。西方外交對中國的這種扭曲將持續下去,直至其意識到尊重和不干涉內政需要相向而行。
英國很可能以中立關係惡化為藉口向中國施壓。倫敦借台灣問題干涉中立關係進程,實際上是在支持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的可能性。顯然,這使在2021年本就處於近年來最低水平的中英關係越發緊張。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