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學家:可能引發大流行的另外5種病毒

© REUTERS / AXEL SCHMIDTЛаборатория по исследованию коронавируса
Лаборатория по исследованию коронавируса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總部設在荷蘭的非營利組織“藥品可及性基金會”(Access to Medicine Foundation)的專家們對尼帕病毒(Nipah Virus, NiV)大流行的威脅提出了警告。這種病毒於1999年在馬來西亞尼帕河流域的養豬場場主身上首次發現,病毒名稱也由此而來。作為對人類最危險的病毒之一,尼帕病毒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清單。

據世界衛生組織網站上的報道,2004年,一些喝過含有果蝠(也叫飛狐)排泄物的棕櫚汁的孟加拉國居民感染尼帕病毒。也有人傳人的記錄,其中包括在印度醫院中。潛伏期 為4到45天之間。尼帕病毒可能無症狀,也可能引起嚴重的呼吸道疾病,還導致腦炎和腦積水。病毒的致死率在40%-75%之間。

Сотрудники SinoVac в лаборатории на заводе п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у вакцины CoronaVac в Пекин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科學家模擬出病毒大流行的兩種發展趨勢
病毒的自然載體被認為是果蝠,它們靠喝熱帶水果的果汁過活。按照學者們的推測,被家畜當食物吃掉的熱帶水果上面可能殘存有果蝠的唾液和排泄物,這就是馬來西亞所發生的事情。銷毀果蝠棲息的森林迫使它們遷移到距離農場更近的地方。世界上共計有大約60種果蝠,它們自身不生病,然而會把疾病傳染給其它有機體。病原體可能由牲畜經唾液或被污染的食品而傳染給人,或者是從已經受到病毒感染的人身上傳染給其他人。
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援引“藥品可及性基金會”執行主任賈亞斯里·K.·艾耶 (Jayasree K. Iyer)的話報道,迄今已經記錄到尼帕病毒爆發12次,其爆發的地理位置與翼手類的棲息地東南亞國家相吻合。尼帕病毒的傳播速度極快,能夠引起“地區性流行”,爾後平穩轉變為“全球大流行”。
Youths cycling past an entry gate to the ancient city of Angkor Thom, part of the Angkor architectural complex in north-western Cambodia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科學家在柬埔寨10年前留存的樣本中發現與新冠病毒相似度達92.6%毒株
俄羅斯病毒學科學研究所蟲媒病毒處主任亞歷山大·布堅科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說:“不能排除當前新冠病毒明顯表現出的情況發生的可能性”。他說:“雖然直到現在一些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自然疫源傳染的爆發得以成功控制在局部範圍內,但一切都有可能發生。包括人在內的所有活的有機體經常受到來自外部環境中的各種病毒攻擊。不是一切病毒都能夠感染人類,那些能夠感染人類的病毒通常會受到免疫系統的阻攔。但一些新的病毒種類將取代那些已經被人類通過疫苗接種而有條件戰勝的病毒(天花、脊髓灰質炎、流行性腮腺炎),或者是那些借助藥物治療而轉化成慢性病的病毒(艾滋病毒)。比如,1994年在澳大利亞發現的亨德拉病毒(Hendra)。它通過馬傳染到人身上,就像尼帕病毒的情況一樣,馬也是被果蝠感染的。另外還有不少於5種病毒,都可能引起大流行。但許多事情取決於衛生防疫工作,取決於人的行為。”
但布堅科仍然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進一步發展持樂觀態度。他說:“痊癒的人所獲得抗體,以及通過疫苗注射所獲得抗體令60%的人群擁有抗體,由此可以實現所謂的‘群體免疫’。30%的居民對病毒沒有抗體,但感染趨勢將下降。經過治療記錄試驗檢驗的大規模疫苗注射、遵守衛生防疫規則、限制人口流動、嚴格的防疫管控,現在採取的所有措施都旨在對抗大流行。新冠病毒大流行早晚都會減弱。”
世界衛生組織代表團成員們14日飛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調研新冠病毒的發生過程,29日結束了為期兩周的隔離。除了俄羅斯學者外,代表團成員還包括澳大利亞、丹麥、德國、肯尼亞、日本、荷蘭、卡塔爾、蘇丹、英國、美國、越南等國家的專家們。他們現在可以著手工作了。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