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的突破:俄學者找到管理納米粒子毒性的方法

CC0 / Pixabay / В лаборатории
В лаборатории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學者們確定,納米粒子的毒性更多取決於它們的尺寸和表面電荷,更少取決於其化學成分。這項研究發表在《化學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Chemistry)上。

捷克開始進行皮下付款芯片移植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場的不恆定:俄羅斯學者發明新型微電子復合材料
作者們認為,這有助於調控納米粒子的毒性,擴大納米粒子應用在醫學中的機會。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MEPhI)的學者們與法國蘭斯大學(Université de Reims Champagne-Ardenne)、德國圖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莫斯科國立謝切諾夫第一醫科大學(The First Sechenov Moscow State Medical University)的同行們一道兒,作出了這項發現。 納米粒子的潛在毒性問題使它難以廣泛應用在醫學中。 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著名學者、項目參加者伊戈爾·納比耶夫介紹說:"納米粒子的毒性問題因納米晶體在醫學中被用作診斷和內科納米系統成分的前景而變得尤其迫切。我們成功解決了管理納米晶體毒性的任務,這有助於增加和幾乎完全消除各類納米粒子的毒性。" 納比耶夫說,納米粒子具有潛在"分子"毒性的一個原因在於其與蛋白的相互作用,導致生物分子的結構變化。由於這些變化,蛋白的功能(激素或酶)遭到破壞,機體開始阻擋發生變化的蛋白分子,把它們當作是異己構成物,並形成斑狀的蛋白團粒,導致神經傳染疾病(阿爾海默氏症和帕金森症)。 研究參與者們發現,在生理條件下納米粒子的毒性取決於其尺寸和表面電荷。 這項發現有助於重新理解納米毒性的性質,為製造新一代能夠破壞原纖維和蛋白斑的基於納米粒子的藥物開闢了前景。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