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眼中的胡錦濤主席美國之行

關注
俄羅斯評論界對不久前結束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美國的訪問有著自己的獨特評價

作者:俄新社政治評論員德米特里·科瑟列夫

俄羅斯評論界對不久前結束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美國的訪問有著自己的獨特評價,一方面將美中貿易總額和中俄貿易總額相比,另一方面將北京在美國所討論的伊朗核問題上的立場與莫斯科的立場作比較。

很明顯,美中經濟關係規模要比俄中在該領域的合作規模要大得多。僅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據美方資料為2200億美元/年)就比俄中貿易總額(2005年不足300億美元)高出6倍。當然,這種情況會使一個普通俄羅斯人羨慕不已,從而想奮起直追,直至在中國市場上超過美國。

但是有時候數額雖小,但其重要性卻並不亞於大數額。審視一下美國和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局勢,就足可證明這一點。

胡錦濤訪美前美國發出了號召中國加入美國提議的對伊朗制裁的呼聲。俄羅斯有許多人在等著瞧,中國元首對這種呼聲將作何回應。特別是,制裁在最好情況下看上去也像是美國將伊朗政策納入到自己控制下的嘗試。而在最壞情況下則是美國可能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的第一步。

但是胡錦濤再次表示反對制裁和對伊朗施加任何壓力。當看到中國和俄羅斯就伊朗核問題上利益和立場的一致保持下來後,莫斯科有許多人長長地松了口氣。

我們現在提這樣一個問題:從莫斯科方面看,美中經濟關係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美國討論的伊朗問題有無關聯?俄羅斯人認為有。因為美國在對待伊朗上的方針將改變美中經濟互相依存度的性質。

對於莫斯科和北京來說,美國可能對伊朗動武的主要危險是相同的。此種危險在於裡海地區及部分屬於中亞地區的裡海地區的鄰國。危險的實質是,在美國可能佔領伊朗的情況下,美國軍事機器進入裡海將為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的政府製造複雜局勢,而這些國家之後則是中亞其他國家,那裡可能出現改變自己獨立政策的充分誘因。

而這就不僅僅意味著經波斯灣輸往中國的伊朗石油和液化氣的海上運輸要道將處於美國控制之下。事實上,美國建議中國向該局面妥協,在此情況下現今中國石油進口總量的15%(伊朗在中國的能源平衡中地位正是如此)將處於美國控制下。

但這還沒完。例如,預計從伊朗往裡海北部鋪設的長達386公里的石油管道中的石油應該流入哈薩克斯坦—新疆石油管道中,而該條管道也將被美國所阻礙或者說處於其控制之下。

此外,不久前中國和土庫曼斯坦所達成的關於將土庫曼斯坦天然氣經中亞境內往中國西部供應的協議也將受到威脅。這裡所談的預定天然氣供應量為每年300億至400億立方米。

在此情況下,北京和莫斯科被迫對中亞地區的穩定予以更多的關注。因此即將於今年仲夏在上海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的例行峰會的意義就更大了。除了中國和俄羅斯外,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是上合組織成員國,而蒙古、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則擁有觀察員地位。

在此情況下變得尤為迫切的俄羅斯和中國共同政策的另一個方面在於俄羅斯能源資源對中國供應量的擴大,俄羅斯能源資源或許可以部分彌補由伊朗形勢不穩而可能對中國造成的損失。

在此只舉一個例子,即足以說明問題。不久前,俄羅斯國家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總裁阿列克謝·米勒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陳耕簽署了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諒解備忘錄。根據該諒解備忘錄,自2011年起,西伯利亞天然氣將流向東方。預計,中國將每年得到800億立方米天然氣。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去年俄羅斯天然氣巨頭開採了5472億立方米天然氣,其中有1510億立方米用於出口,也就是說800億立方米大約是俄羅斯天然氣當前出口量的一半。

這些措施提高了中國經濟的穩定性,為北京在華盛頓和任何一個國家的首都陳述自己的立場時增添了信心。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