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 中國外貿面臨嚴峻考驗

© AP Photo / Mark Schiefelbein俄媒: 中國外貿面臨嚴峻考驗
俄媒: 中國外貿面臨嚴峻考驗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生意人報》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已經過去了十五年。

在此期間中國已經躋身世界貿易大國前列。中國入世後,做出了謹慎而成功的選擇,這讓它進而成功"駕馭"了經濟全球化進程以及進一步發展市場經濟體系的趨勢。中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憑借它龐大的生產規模和商品的廉價等優勢。中國人明白,在量上實現的突破並不牢固。加入世貿後,就外部市場對中國商品實施的保護措施的數量而言,中國仍未告別世界"領袖地位"。全球貿易形勢的惡化導致近年來限制措施浪潮越來越高。最經常成為被制裁對象的產品有冶金產品 、化工產品和輕工產品。近年來又增添了風能設備、太陽能板、通信設備、手機。中國出口商利益難以獲得保護,是因為主要貿易夥伴不承認中國經濟的市場地位。美國、歐盟、日本仍不承認,稱承認的條件"還不成熟"。因此不可能近期指望會看到保護措施的減少。而且中國對即使不是同新總統執政的美國的貿易戰、也是經貿關係的急劇惡化的可能性表示擔憂。這將是對中國整個外經體系是否牢固的考驗,《生意人報》指出。

《觀點報》的文章稱,德中關係過去長期以來一直很緊張。但是現在德國卻意外地成了中國的盟友。如果特朗普推行關閉市場政策,不參與全球化進程,那麼歐洲將不得不成為中國經濟的一部分。否則世界經濟或有遭遇新的一輪危機的可能。中德作為世界最大出口商,已經感到來自特朗普保護主義的威脅。個別專家甚至預言,美國有可能退出世貿。若果真如此,德國經濟將會遇到嚴重的出口問題,也將給中國出口帶來災難性後果。去年中國創出口降幅最高記錄。今天,由於全球需求降低,這種趨勢也有可能出現在德國。中德兩國求同存異毫不奇怪。關係轉暖還在1月的達沃斯經濟論壇就已開始顯現。習近平向西方夥伴許諾的具體措施,包括放低外國投資進入中國的門檻,不再讓人民幣貶值。中國今天推動的沒有特朗普的全球化,是拯救中國過熱經濟的唯一途徑。中國領導人許諾,中國式的全球化不會像美國的那樣,具有侵略性。將確保"社會的和諧"。但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百姓經常抗議中國的經濟擴張。世界經濟的未來將取決於中國能否成功應對這些挑戰、能否成功實施自己的全球化項目,《觀點報》的文章作者認為。

據 Business FM廣播電台報道,外國公司開始撤離中國。世界領先硬盤生產商美國希捷公司2017年初關閉了約有2000名中國員工的蘇州廠家。這還遠不是決定撤離中國的唯一外國投資者。美中商會532個成員中約有四分之一已經關閉或打算近期關閉在華企業。導致外國投資者撤離趨勢不斷上升的原因有,對企業活動的稅收越來越高,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以及中國本地廠家的競爭力也在不斷上升。日本松下來中國市場37年後2015年關閉了自己所有在華電視生產企業。2016年11月索尼出售了在廣州家電生產企業的股份。當時英國名牌服裝生產商Marks & Spencer也宣佈關閉在華廠家。此前撤離中國的著名企業還有Metro AG, L'Oreal, Microsoft, Sharp, Revlon。中國今天已經不像以前那樣被外國企業所需要,當時中國因此獲得了許多先進的技術和資本。中國政府正在逐漸取消以前為外國公司提供的稅收優惠。在2007年前,外資企業可享受15%的所得稅。而國內公司所得稅為33%。從2008年起取消了這一優惠,對國內外企業一視同仁,所得稅一律為25%,Business FM指出。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