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想讓中國成進口國,但自己卻竭力南轅北轍

© REUTERS / Aly Song美國想讓中國成進口國,但自己卻竭力南轅北轍
美國想讓中國成進口國,但自己卻竭力南轅北轍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中國8月份出口超出預期,增長9.5%。而進口卻明顯低於預期:下降2.1%。中國政府已開始實行以國內市場為主的雙循環政策。但目前的統計數據表明,現在放棄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還為時尚早。

中外專家多次對中國經濟前景表示擔憂。當前由新冠疫情引起的全球危機已導致全球需求大幅減少。一方面,由於這場危機與以往的危機不同,是由於非經濟原因而造成,似乎只有通過穩定疫情來戰勝它。另一方面,儘管中國在抗疫方面比其他國家做得好,但外部需求疲軟被認為是不穩定的主要因素,故而對中國出口導向型經濟的發展構成威脅。

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後的復蘇支持世界經濟擺脫危機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後的復蘇支持世界經濟擺脫危機

正因為如此,五月份中國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舉行“兩屆會議”時,中國政府並沒有為今年的GDP增長設定目標。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是,在外部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準確地預測增長,因此最好集中精力解決國內問題,包括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脫貧、擴大社會保障等。稍後中國政府又提出了雙循環概念——即讓內部和外部市場共同發展。這個概念的細節仍然未知:它有可能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新的五年計劃,然後再對其給予詳細說明。但現在從中國領導人的講話中可以看出,雙循環概念強調的還是國內市場,國內需求和國內生產的發展。換句話說,在國外市場不穩定以及中國與許多西方國家關係趨於複雜化的背景下,不應該僅依賴全球市場和供應鏈。現在是釋放中國龐大國內市場潛力的時候了。

Министр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Китая Ван И с главой МИД Норвегии Ине Мари Эриксен Сёрейде. Норвегия. 27 августа 2020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美國為甚麼難以挑起亞洲對抗中國?

另一方面,目前的統計數據表明,誰也沒有取消出口。路透社採訪的專家曾預測,到8月底中國出口將增長7.1%,而進口將增長0.1%。現在的結果是,出口超出預期,增長9.5%,但進口沒有達到預期。八月份下降了2.1%。中國8月份貿易順差為589.3億美元,雖然這個數字低於7月(623.3億美元)

這是否意味著中國還 不能放棄舊的發展模式,將經濟轉向國內消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姜躍春認為,新冠疫情是其罪魁禍首。中國做好增加進口準備,但其他無法完全控制疫情的國家則沒有做好滿足中國需求的準備。

姜躍春專家說:“我認為。主要原因是疫情。眾所周知,目前在美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等國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甚至在有些國家還日漸嚴重,那麼為了控制疫情而採取的‘封城’、‘封國’措施自然也會導致國家的進出口處於停滯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中國想要進口可能也做不到。而且從政策方面來看,近年來中國在不斷地增加進口額,調整進出口結構,希望在世界經濟萎靡的背景之下,能夠發揮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作用。事實上在疫情前我們的進口額也確實是一直在上升的。另外,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以安全為由,採取技術封鎖或出口管制措施,拒絕出售中國想要進口的產品,我想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不過主要原因還是疫情。”

中國仍然是世界工廠。根據聯合國統計司的數據,中國在2018年佔全球工業生產的28%。在今年冬中國實行“封鎖”之際,蘋果等全球製造商預計自己的產量將下降,並非偶然。此外,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醫療用品和個人防護設備的主要供應商。今年中國上述商品出口增長近三分之一,成為中國出口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這在統計數據中得到了反映。從3-5月的短短兩個月,中國出口了706億只醫用口罩。作為比較:去年,全世界僅生產了200億個口罩。

中國工廠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世界工廠”地位暫時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但中國不可能永遠是“世界工廠”

中國出口規模受許多因素影響。許多國家繼續依靠來自中國的必需品。姜躍春專家認為,在全球供應鏈重新調整之前,中國出口將繼續增長。

他說:“多年來中國一直作為世界工廠存在,大量生產中低端產品,尤其是承擔了世界貿易中大部分與國民生活相關的日用品。因此在這方面很多國家都嚴重依賴中國,美國也不例外。雖然當前西方國家意圖調整這種產業結構和佈局,但是短時間內難以見效,畢竟這種供應鏈的形成經過了多年的時間。在這種全球供求產業鏈沒有得到充分調整之前,我估計其他國家在初級產品方面對中國的依賴仍然還會很嚴重。由於這種調整需要一定的時間,今後中國的出口額無疑還會繼續增加。”

中國也在努力增加進口。還在2017年中國最大投資公司中金公司(CICC)指出,自2010年以來中國進口每年平均比美國進口增長快6%。因此,根據中金公司的預測,到2022年,中國將在這一指標上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進口國。另一方面,如果不是因為美國發動的貿易和技術對抗,那麼這個進程還會更快。根據第一階段協議,中國已承諾在兩年內將自美國的進口增加2000億美元。然而華盛頓希望通過增加對農產品和能源的購買來實現增長。美國同時又限制中國使用外國高科技產品(例如芯片)。要知道,中國每年進口芯片的金額為3000億美元,超過石油。最重要的是,中國進口可以在自由市場上增長。外部政治環境的惡化正推動中國走向技術上的獨立自主。既然對合作夥伴沒有信心,那就要依靠自身力量,這是很自然的。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