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如此大手筆向其它國家撒幣?

© Sputnik / Artur Alexandrov / 跳轉媒體庫為何中國如此大手筆向其它國家撒幣?
為何中國如此大手筆向其它國家撒幣?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德國基爾大學(University of Kiel)世界經濟研究所的研究者們得出結論,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之一。按照研究者們的數據,其它國家現在欠下中國大約5萬億美元的債務,或者說佔世界GDP的6%。而且中國最大的50個債務國都是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它們所累積的債務超過各自國家DGP的15%。

基爾大學的專家們承認,中國的貸款幫助了其它國家發展基礎設施,從而戰勝落後狀態。但是,學者們也對這些國家因沈重債務負擔而使本國金融穩定性出現可能風險發出警告。從2000年開始,這些國家對中國的債務增加了10倍。按照基爾大學的研究,現在發展中國家欠下中國大約3800億美元,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欠下巴黎俱樂部債權國的債務只有2460億美元。

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何下降?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何下降?
從另一方面來說,非洲發展中國家的新債務確實主要是欠中國的。按照麥肯錫管理咨詢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資料,從2015年開始,這些國家新產生債務的三分之一是欠中國的。但也不應該忘記,按照經合組織的數據,從2001年到2011年之間,僅中國一國向非洲大陸撥出的援助金額就達到750億美元,佔全世界對非援助總額的20%。還可以從中國對非投資額數據來考慮。按照波士頓大學的統計,中國2017年海外能源投資的三分之一都在非洲,達到68億美元。這是最大的份額,中國對南亞的投資甚至都要少些,為58.4億美元。按照麥肯錫管理咨詢公司的數據,89%的中國駐非洲公司的員工都是從當地居民中聘用的。這樣,如果考慮到,目前大約由1萬家中國公司在非洲運營,那麼中國額外為非洲創造了幾百萬個就業崗位。

無疑,中國是在商業條件下發放系列貸款的: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的情況就是這樣的,斯里蘭卡由於諸多原因無法償還貸款。要知道,貸方和借方關係中向來都存在這種風險,而且雙方均有可能受損。例如,中國貸款的最大接受國是委內瑞拉,自2007年起,委內瑞拉陸續獲得中國670億美元貸款,貸款抵押是委內瑞拉的石油。但隨著這個拉美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危機加劇,委內瑞拉的石油開採也下降了,因此現在償債的可能性--不管是資金還是實物,都成了某種問題。

最後,中國所累積的主要對外貸款絕沒有發放給窮國。按照基爾大學的計算,如果最窮國家欠中國3800億美元,那麼剩下的4.5萬億美元貸款都去了哪裡?基爾大學的專家們解釋說:其餘貸款部分是中國各銀行大規模購入的他國債券。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奇淵說,最大的債務國可不是甚麼吉布提或者埃塞俄比亞,而是美國。

徐奇淵說:"基爾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的報告所基於的主要數據來源是美國威廉·瑪麗學院AidData數據庫。這個數據庫通過蒐集公開信息錄入數據,當中不可避免有很多誤解。比如中非峰會,中國宣佈對非洲的一攬子援助、貸款金額,然後在後續落實過程中還會有相關新聞報道,AidData的統計方法會將這些金額紀錄2次,甚至多次。因此,基於AidData的分析會產生比較嚴重的誤導。但是,這份報告、包括AidData,也對中國方面的數據公開透明、與國際接軌提出了要求和挑戰,中國會正視這些問題,並努力做出積極的調整。中國對應的最大債務國,不是發展中國家,而恰恰是美國。中國擁有美國1萬多億美元的國債,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也是中國,我想這並沒有影響到美國的金融穩定。"

中國就國際發展援助規模或超美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就國際發展援助規模或超美國
為甚麼中國如此積極地向其他國家放貸?專家指出,個中原因在於中國的儲蓄率高。在宏觀經濟學中,儲蓄率反映了國家、社會為達到未來目標而撥出和投入的資金。這個比例反映在國家國民收入總額中。徐奇淵指出,由於儲蓄率高,中國對外大規模投資,其中也包括投資其他國家的債務工具。

徐奇淵說:"為甚麼中國如此積極地向其他國家放貸?這涉及到開放宏觀經濟學中的基本概念--一個國家的淨儲蓄。中國的儲蓄率高,整個國家存在淨儲蓄。這些淨儲蓄,最終表現為對外投資、對外貸款。世界上其他所有淨儲蓄高的國家,比如日本、德國,都擁有較高的對外淨投資、對外淨債權。所以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的儲蓄率較高。而同時淨儲蓄不可能投資於國內,只能投資於國外,簡單說,就是中國生產的財富,國內用不完,只能往國外投。但是高儲蓄率取決於很多慢變量,在長期發揮作用,在短期作用不那麼明顯,例如:人口結構、消費傾向、財政政策的傳統框架等等。"

對其它國家來說,中國貸款的條件比西方融資的接受度要高得多。要知道,通常來說,中國不對出借款項附加政治條件,也不指示對國家支出實行何種社會政策,等等。中國唯一的條件是:在提供貸款的同時,也要求本國公司參與項目。這樣,中國找到了資本的著力點,由此避免國內生產過剩。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