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和毛澤東:是朋友還是競爭對手?

CC0 / / 斯大林和毛澤東(資料圖片)
斯大林和毛澤東(資料圖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俄羅斯和中國準備隆重慶祝兩大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和中蘇建交70週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二天,蘇聯第一個承認這個新國家。幾個月後,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斯大林和毛澤東在這兩大事件中都扮演了特別角色。兩位政治家,在本國都擁有無尚的黨內和國家權力。兩位領袖,形式上由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連在一起,但實際上又都因覬覦國際共運領袖地位而分裂。他們認為,他們的事業和想法符合廣大民眾的期望。而實際上,斯大林和毛澤東所建立的極權體制,都給兩國數以百萬計的人帶來痛苦。

CC0 / / 1950年的中國郵票(資料圖片)
1950年的中國郵票(資料圖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50年的中國郵票(資料圖片)

上百萬客人期待在莫斯科舉行的中國節日盛典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上百萬客人期待在莫斯科舉行的中國節日盛典
斯大林和毛澤東的關係並非簡單。這是兩位卓越者之間的大政治遊戲,其中既有相互尊重和對友誼的信誓旦旦,同時也有彼此懷疑、傾軋和背信棄義。毛澤東和斯大林僅有過一次面對面的交流。1949年12月,中國領袖對莫斯科進行了訪問,而且,首次也是最後一次見面的時間還相當的長,中國客人在蘇聯幾乎待了2個月。

時光荏苒,轉眼70年過去了。我們有幸從親歷者那裡瞭解過去的歲月。俄羅斯著名漢學家、外交家尼古拉·費德林(1912-2002年)曾以翻譯的身份參加斯大林和毛澤東的談判。

院士費德林說道:“1949年12月16日12點鐘,毛澤東的列車來到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爾火車站。16:00在斯大林別墅開始談判。禮賓安排相當嚴格,斯大林和毛澤東面對面坐著,我坐著邊上。整個談判,包括就餐,都沒有記錄也沒有錄音。主客交流的神態各異。斯大林說話緩慢,聲音不高但很自信。他清楚地拿捏停頓時刻,從不脫離主題。另外,斯大林的聽力非常好,談判期間,他甚至能聽到別人的嘀咕聲。毛澤東則相反,說話飛快,似乎擔心斯大林沒聽他講話。正如俗語所言:‘像開機關槍那樣’。與此同時,他沒忘記一些小節,並常常引用中國經典格言。總的來說,毛澤東是相當有學問的人,儘管只畢業於師範學校。”

蘇聯領導層第一次正式會見期間,斯大林的舉措也相當有意思。中國現代史著述頗豐的尤里·加林諾維奇教授回憶道。會晤定在晚上6點鐘,17:57分,蘇聯司機將毛澤東和翻譯師送到克里姆林宮主入口處。毛澤東非常滿意,能夠在預定時間及時趕到地點。他知道,斯大林喜歡紀律性。

© 照片 : Yury Galenovich尤里·加林諾維奇的書《斯大林和毛澤東:朋友和競爭對手》
尤里·加林諾維奇的書《斯大林和毛澤東:朋友和競爭對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尤里·加林諾維奇的書《斯大林和毛澤東:朋友和競爭對手》

加林諾維奇繼續回憶道:“晚上6點正,寬大的橡樹門打開了。斯大林和蘇共中央政治局全體成員外加外交部長維辛斯基都站成一排,迎接毛澤東主席。斯大林首次著元帥服。毛澤東一進大廳,斯大林就迎了過去,微笑著伸出雙手。這違反了克里姆林宮的禮賓程序:之前斯大林從未站在門口迎接外賓,為表達對中國人民和領袖的尊重,斯大林有意識地違反了他制定了的規範。”

© Sputnik / MARINA VLASOVA尤里·加林諾維奇(資料圖片)
尤里·加林諾維奇(資料圖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尤里·加林諾維奇(資料圖片)

毛澤東在蘇聯期間,幾乎都待在了莫斯科。只有一次離開去了列寧格勒,也就是現在的聖彼得堡市。毛主席住在斯大林位於孔採沃的別墅內。整個二樓都歸客人使用,僅臥室和客廳的面積就約有200平方米。毛澤東所住公寓內有紅木製成的電梯。與斯大林相鄰而住,是巨大的信任,也說明他們之間的親近關係。但這種關係並不是總存在的。斯大林的翻譯費德林回憶道。

他說:“斯大林對毛澤東的看法隨著時間推移也在發生變化。開始時,斯大林通過共產國際傳來的消息,認為毛澤東是農民領袖,像蘿蔔一樣,‘外紅內白’。蔣介石似乎要更可靠些。但逐漸地,斯大林從毛的身上看出具有堅定手腕的‘舵手’氣質。1949年12月訪問莫斯科,更讓斯大林堅信,這位‘中國同志’,個性強大,極端殘酷,富有創造性和前景。與此同時,對於毛澤東來說,斯大林是塊‘石頭’,是精細的分析家,偉大的演員和政治劇目的導演。但是,抬高斯大林,也是在抬高自己,為成為國際共產主義和民族解放運動領袖接班人做準備。哪怕是僅在遠東地區,然後呢,誰能知道會怎樣呢?”

“後來我覺得,比毛澤東年長不少的斯大林,開始逐漸認為毛澤東是競爭對手,擔心這個領導巨大國家革命運動的領袖,可能在某個時刻與其平起平坐,甚至,也可能將其擠到二線。”

莫斯科紀念“1950年毛澤東——斯大林會面”紀念碑揭牌儀式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莫斯科紀念“1950年毛澤東——斯大林會面”紀念碑揭牌儀式
1950年2月14日,毛澤東首次訪蘇有了成果:兩國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從而為兩國關係開闢了新的篇章。毛澤東最後一次訪蘇是1957年11月。但是斯大林已經不在人世了。領袖去世後,蘇聯展開的反個人崇拜浪潮給他留下非常負面的印象。也許,他已經意識到,自己所面臨的,也是多年被極度頌揚的、之後倒下神壇的領袖的命運。毛澤東在第二次訪問蘇聯時與外長葛羅米柯會晤期間也闡述了這個看法。

他說:“我覺得,斯大林的功過大約是70%對30%。我不認為,他的功過得到了正確評價。這個問題不僅涉及到斯大林本人,也涉及到整個蘇共和全蘇聯人民。畢竟,在他執政的30年時間里,完成了革命、社會主義改造,並取得了偉大衛國戰爭勝利。”

毛澤東非常喜歡對斯大林功過“7:3開”的看法,以至於,他將其也用在自己身上。“如果正確的是70%,錯誤的是30%,我就相當滿意了。”他在1961年宣佈說。他希望,自己的所作所為,死後大部分能得到正面評價。那時,很少有誰能預測到,他這樣的期望還是實現了。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