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沒有就對抗中國達成一致

© Sputnik / Alexey Danichev / 跳轉媒體庫歐洲沒有就對抗中國達成一致
歐洲沒有就對抗中國達成一致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與來自中國方面的競爭作鬥爭使歐洲分裂。儘管一些西歐國家反對,但歐洲委員會仍然凍結了歐洲兩個鐵路局頭——德國西門子股份有限公司(SIEMENS AG)與法國阿爾斯通有限公司(ALSTHOMLTD.)的合併交易。德國和法國認為,需要完成這筆交易,以對抗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CRRC)。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的年營業額比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和法國阿爾斯通有限公司加起來還要多一倍。但歐盟委員會競爭專員瑪格麗特·維斯塔格表示,西門子股份公司和阿爾斯通有限公司是歐洲鐵路部門的兩個最大公司,它們合併是不被許可的,因為這將限制競爭,並可能導致價格上浮。

中國高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華媒:中國將在2020年推出時速400公里高鐵
為了應對來自中車集團有限公司的“中國威脅”,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和法國阿爾斯通有限公司幾年前就已經談到有必要聯合努力。如果說歐洲生產商在20世紀下半葉曾經主導世界火車頭和機車供應市場,那麼現在局勢徹底發生了變化。按照德國著名交通咨詢公司SCI Verkehr GmbH的數據,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的火車頭和機車供應量已經佔世界供應量的71%。而歐洲的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和法國阿爾斯通有限公司所佔的市場份額分別為微不足道的3%和7%。雖然在歐盟市場上,這兩家公司仍像過去一樣佔據半壁江山,而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所佔的市場份額不超過幾個百分點,但這種趨勢本身仍然令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和法國阿爾斯通有限公司感到不安。

值得介紹的是,中國早在2012年就提出“16+1”倡議,並在此倡議的規格下與中東歐國家和一些巴爾乾半島地區國家發展合作。這些國家中的大多數都是所謂的歐盟新成員國,與西歐諸國不同的是,它們亟需建造交通和貿易基礎設施。與歐盟老成員國相比,這些國家更積極地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巴黎和柏林認為,中國巨頭中車集團有限公司利用各種國家補貼,可能向中東歐的多個貧窮國家提議以非市場條件供應鐵路列車。不管孰真孰假,但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確實是在穩步擴大自己的市場。2014年,公司簽訂了向馬其頓供應電氣列車的合同;2016年公司簽訂向捷克和塞爾維亞供應電氣列車的合同。此外,中方正在開展吞併捷克斯柯達運輸股份公司(ŠKODA TRANSPORTATION a.s.)的談判。西歐諸國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也在增加。德國鐵路股份公司(Deutsche Bahn AG)為技術人員向中車集團有限公司訂購了4台新型混合動力“火車頭”。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Guangshen Railway Co Ltd)和香港鐵路有限公司(MTR Corporation Ltd.)等其它中國公司則正在就英國高速鐵路2號(UKHigh Speed 2)幹線項目展開談判,這條高鐵將把倫敦、伯明翰、東米德蘭茲、利茲、曼徹斯特連接起來。

這樣,歐洲機械製造巨頭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和法國阿爾斯通有限公司開始擔憂,在中國競爭的衝擊下,自己將不僅喪失世界市場,也將喪失家門口的市場,因此就出現了合併的問題。在成功合併的情況下,聯合集團的年營業額可能達到150億歐元。當然,這僅相當於中車集團有限公司年營業額的一半。據路透社的數據,中車集團有限公司的年營業額超過300億歐元。但柏林和巴黎認為,合併至少可以使兩家公司不用再擔心歐洲市場。

從歷史沿革來說,歐盟素來執行嚴格的反壟斷法。要知道,由於歐盟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富裕的西歐集團可以輕易壟斷市場,從而不把任何機會留給歐盟欠發達國家的公司。歐洲跨國新聞電視台(Euronews)援引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的話報道稱,此舉沒有刁難商界的目的。相反,歐盟委員會只是在捍衛誠實競爭的原則。歐盟委員會認為,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和法國阿爾斯通有限公司一旦合併,會導致產品和服務價格上浮、客戶的選擇減少,且將抑制創新。各國工會也對兩大公司打算合併的社會後果表示擔憂,因為任何合併都含有裁員的危險,甚至是關閉整個工廠的危險。但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和法國阿爾斯通有限公司曾承諾,在成功合併的情況下,在未來4年內將不會裁減任何僱員。

俄媒:滲入歐洲,促進中國經濟增長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媒:滲入歐洲,促進中國經濟增長
歐盟委員會反對這起交易的主要論據是:製造壟斷的風險以及對歐洲市場其它參加者構成不良影響的風險太大,且中方的威脅不存在,因為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在未來幾年內在歐盟市場的存在未必仍將繼續上升。但是,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認為,歐盟委員會禁止這筆交易是一個極大的政治錯誤。法國和德國指出,歐盟競爭法不能反映當前的地緣政治現實,只是有利於中國,而中國在積極攻佔世界市場,而且這麼做依靠的是國家支持。

塞爾維亞國家通訊社對外政治部編輯鮑里斯拉夫·科爾科捷洛維奇(Borislav Korkodelovic)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採訪時說,西方努力阻撓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16+1”規格下發展合作。

他說:“儘管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在過去40年間證明自己極為成功,但西方避免談及這一點。西方世界擔憂,中國將收購他們所有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公司,這種恐懼加上美國壓力的乘數效應,迫使他們立刻著手遏制中國。西方是借助幾個工具實現這一點的:首先,他們堅持開展公開的、透明的、充滿競爭的招標活動。正因如此,他們成功阻撓了從貝爾格萊德至布達佩斯高鐵路線之匈牙利高鐵地段的建設(承包單位是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他們開始散布一種說法,稱合同中似乎有幾點,引起了公眾對當地政客腐敗和靠項目發財的懷疑。去年9月份,歐盟委員會公佈了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計劃,這首先涉及與中亞國家的交通。布魯塞爾認為,自己所開列的條件(提高競標透明度,“最後的發言權永遠屬於發包國”)將有助於歐洲公司獲得戰勝中國公司的優勢。實際上,這裡指的是遏制中國經濟增長和限制競爭,所有這一切都是打著各種編造出來的藉口下進行的,與現實很少有共同之處。”

西歐媒體認為,在歐盟委員會成員重選後,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和法國阿爾斯通有限公司幾乎沒有重審決議的希望。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寫道:從歐盟反壟斷法的角度來看,歐盟委員會的決議表面上是正確的:在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和法國阿爾斯通有限公司合併後,他們將佔領歐盟內部90%的市場。歐盟委員會似乎認為,歐洲應該在公平的基礎上與中國開展競爭,在產品創新性和質量方面與中國展開競賽。違反保護敏感行業不受吞併的法律來打壓競爭對手,這不是歐洲的作法。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