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在"一帶一路"倡議問題上為何意見不一

© REUTERS / Jason Lee美歐在"一帶一路"倡議問題上為何意見不一
美歐在一帶一路倡議問題上為何意見不一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中國否認利用經濟槓桿擴大世界影響力的指控。在全國人大會議結束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準備與其它發展中國家一起承擔責任。李克強對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懷疑中國將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擴大在夥伴國的影響力作出了以上回應。

美國多次表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擔憂。美國前國務卿萊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在任時指出,中國爭取通過這種方式改變世界經濟秩序。在此情況下,許多歐洲國家正相反,他們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持正面態度,並打算加入這項倡議。為何在許多問題上一向與美國團結一致的歐洲在"一帶一路"倡議上立場相悖?

越來越多企業對“一帶一路”建設表示信任和支持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外交部:越來越多企業對“一帶一路”建設表示信任和支持
"一帶一路"倡議絕不是美國所反對的唯一倡議。美國總統特朗普根本不信任一體化倡議,他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TPP),要求重審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並對世貿組織成員國生產的商品開徵關稅。特朗普似乎認為,加入多邊協定在經濟上對美國不利,因為成員國的經濟大多都很薄弱。他認為,這些經濟弱國實際上是靠美國養活的。這種言辭是特朗普競選活動的基礎。但問題在於,退出多邊協定不可避免導致美國在這些地區的影響力程度下降。屆時,其他國家,主要是中國將試圖填補能夠把各方力量聯合起來的優秀領導國的空位。中國所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適合任何一體化聯合體的語境。"一帶一路"倡議幾乎提議中國在全世界發展貿易和人文聯繫。

為使這麼廣泛的貿易合作範圍富有成效,那麼就需要基礎設施。因此,在涉及到"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國官方文件中,都把加強基礎設施互連互通宣佈為優先任務。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化與中國現代化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志民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 "現在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基本上是發展中國家。中國在發展中國家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較為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為他們的工業化打下了基礎,促進了經濟發展和就業。例如,中國與中亞國家陸上絲綢之路的合作。中亞國家的產業結構一般都是以農業或能源為主。以哈薩克斯坦為例,由於能源的發展並不穩定,而且能源並不能解決太多的就業問題。但中國通過幫助他們建設石油工業。從而帶動就業,促進了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海上絲綢之路的推進包括斯里蘭卡的科倫坡港口、漢班托塔港的建設,均帶動了周邊就業和經濟發展。對‘一帶一路'倡議真正提出反對的只有印度政府,但印度政府反對的只是中巴經濟走廊,印度認為中巴經濟走廊經過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關涉到該國領土主權。更為主要的原因還是中印巴三角關係。印度長一直擔心中巴合作使巴基斯坦得到發展,從而對形成壓力。"

令人好奇的是,歐洲在國際問題上通常支持美國路線,但整體而言歐洲卻對"一帶一路"倡議持贊許態度。對東歐國家來說,這為發展本國基礎設施和創造就業崗位提供了可能性。而西歐則正在遭受二戰以來最大的移民危機,因此歐洲對其它國家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感興趣,因為這樣,移民流就不會洶湧而至了。此外,參加"一帶一路"為發達國家開闢了新的市場。例如,倫敦金融城市長查爾斯·鮑曼對中國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進行了訪問。他的主要目標是向中國夥伴們介紹倫敦在金融技術和數字經濟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說服他們倫敦可以成為"一帶一路"在西方的金融中心,尤其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也提到過"數字絲綢之路"。

© Sputnik / Ekaterina Bulanova“一帶一路”倡議
“一帶一路”倡議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一帶一路”倡議

在美國,與政治家不同,商界從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看到了絕佳商機。按照美國CNBC電視台不久前的研究,至少15個大公司把"一帶一路"倡議視為是擴展本公司生意地理範圍和規模的機會。例如,工業巨頭美國霍尼韋爾國際公司(Honeywell International)表示,他們與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合作,這大幅擴展了公司在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市場上的存在。在這些國家中,天然氣工業積極發展,天然氣管道在敷設之中,這對霍尼韋爾國際公司來說非常重要。整個西方世界的著名工業巨頭,比如力拓集團(Rio Tinto Group)、西門子公司(Siemens)、施耐德電氣公司(Schneider Electric)看到,參加"一帶一路"倡議多半會帶來良好的商機,但許多政治家不喜歡"一帶一路"倡議。

俄羅斯外交政策官方智庫俄羅斯國際事務學會專家,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外國語理論與實踐教研室副教授奧列格·季莫費耶夫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專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或將對中俄雙邊貿易的增長產生影響
王志民說,"發達國家其實也沒有堅決反對‘一帶一路',而且在研究發達國家對該倡議的態度時,應注意到各國政界與經濟界看法的不同。 今年以來出現了反對‘一帶一路'的苗頭。例如,德國加布里爾稱,中國的‘一帶一路'是在分裂歐洲。默克爾也曾表示,從經濟角度而言,對‘一帶一路'是不反對的,但是如果‘一帶一路'關涉到國際秩序,她對此是不滿意的。儘管如此,前不久默克爾和習近平主席通電話時,仍然表達了對‘一帶一路'的支持。總體而言,發達國家主要是擔憂國際秩序和中國崛起,但是沒有明確或者堅決反對‘一帶一路'的國家。"

當然,"一帶一路"倡議的基礎首先是中國本身的經濟利益。首先,中國所生產的產品需要銷售市場;其次,中國生產廠需要夥伴國可靠的原料保障;再次,中國長期以來依靠基礎設施建設來拉動經濟增長,基礎設施建設創造了海量就業崗位。但目前中國國內的基礎設施已經過剩,需要為本國勞動力和資本施展手腳的新市場。

隨著中國經濟擴張的增長,國家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也在上升。這完全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雖然中國政府在探討"一帶一路"倡議時,仍然努力不把大家的關注力吸引到這個方面。更何況,如果這一過程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壓抑這一過程可能是沒有意義的,最好是為了本國發展的利益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一過程。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