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日公司在華工作很舒適

© LIU JINПроизводство японских кондиционеров Hitachi в Пекин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о японских кондиционеров Hitachi в Пекин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韓國政府鼓勵公司從中國回國並未產生預期的效果。在華10家韓國公司中,有7家對退出中國市場不感興趣。8年內在華數千家韓國公司中,只有80家撤回了部分業務。

Полицейский в маске на входе торговой ярмарки в Пекин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或以《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回應美國的行動
2020年初韓國政府針對從海外撤回生產的公司推出了更多的刺激措施。首先,這些好處被應用於專門從事服務和IT的公司。但在這個“熱”的方向,撤回的願望被證明非常有限。

根據位於漢城的韓國中小企業聯合會的數據,在中國的10家韓國公司中有7家對回國不感興趣,彭博社報道稱。該社還援引韓國產業經濟與貿易研究院的數據稱,自2013年韓國通過有關從國外撤回生產法律以來,在中國的數千家韓國公司中只有80家將部分業務撤回本土。

今年春天日本從預算中撥出2.21億美元補貼那些把製造基地從中國轉移到日本、東南亞、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公司。正如印版《商業內幕》指出的那樣,有30家日本公司利用了補貼並將其生產設施轉移到了東南亞,另外57家公司在將生產設施轉移到日本方面獲得了支持。但同時仍有數以萬計的日本公司在華運作。《紐約時報》指出,儘管人們越來越擔心在中國經商,但留在中國的經濟誘因仍然太大。

專門研究中國的世界經濟學領域專家、韓國亞洲大學教授李旺維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特別提到這樣一個事實:根據來自不同的民意調查,超過80%的韓國、美國和歐洲公司打算與中國夥伴保持或擴大貿易業務。

李旺維教授說:“從生產角度看,現在沒有多少國家可以取代中國,包括韓國、日本和台灣。今天需求增長的稀有產品之一是電子產品。現在許多人被要求從家裡到單位上班,人們購買家用電器和傢具。但是現在所有的消費電子產品供應鏈都與中國緊密相連。而且不可能用東南亞、歐洲或美國取代它。所以每個人都被迫去中國。即使是美國公司,儘管由於貿易戰而帶來政治和監管風險。
“總體而言,暫時沒有替代中國製造的其他選項。此外,如果從需求方出發,那麼也只能在中國看到經濟增長。在日本,下降幅度為8%,在歐洲國家和美國下降幅度超過10%。當人們談論轉移全球供應鏈時,他們首先想到的是中國製造的商品向美國或歐盟的出口。但是現在增長的不是出口,而是在中國的銷售。因此,鑒於中國在全球消費中所佔的份額,即使從長期來看,也將很難離開中國。”

政治技術中心專家尼基塔·馬斯連尼科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了吸引韓國和日本公司選擇中國市場的主要誘因。

他說:“韓國的經濟問題相當複雜。由於主要貿易夥伴的表現也不佳,對外出口急劇縮水。就宏觀經濟指標而言,日本才剛剛開始出現某種可持續的經濟復蘇趨勢。而在中國經濟復蘇步伐良好。這意味著市場的復興,需求的增強。既然如此,為甚麼還要離開?在2-3年內可能會有其他解決方案,但現在還沒有,特別是因為傳統的交通便利可大幅節省運輸費用。歐洲對韓國企業來說是一回事,而中國則是另一回事。中國市場有著諸多便利性因素,尤其是運輸距離短。此外韓國和中國公司之間建立了長期的生產和技術聯繫。”

Китайская фондовая биржа. Пекин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經濟很有可能在明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顯然,韓國和日本公司留在中國是為了保持競爭力並保持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專家亞歷山大·薩利茨基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稱有關外資從中國外逃的預測“毫無根據”。亞歷山大·薩利茨基說:“中國的經濟增長仍在繼續。專家們在等待第三季度的數據,很可能中國經濟會有所增長。世界上任何其他發達國家都沒有這種情況。東南亞國家的情況大致相同,儘管中國市場的規模不可估量。因此關於生產鏈崩潰的說法,即外資將離開中國,被證明是沒有根據的。這種危險不存在。中國自然會在世界工業中保持領先地位。

亞歷山大·薩利茨基認為,如果將公司從中國撤到東南亞國家,那不是因為商業環境,而是由於客觀原因。然而由於中國企業家自己已經陸續來到東南亞,應該再沒有多少在華外國企業想搬到東南亞。

亞歷山大·薩利茨基說:“他們正在將生產從本國轉移到東盟國家,包括越南、泰國、馬來西亞。這不是今天,而是一個時間相對較長的趨勢。由於中國工資的快速增長,中國企業家發現,在家中而不是在東南亞從事生產利潤更大。結果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關係隨之得到加強。今年年初東盟國家成為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經濟一體化正在加強。”

正是由於中國工資上漲導致勞動力成本增加,三星電子和現代汽車才將部分業務從中國轉移到越南和印度。三星電子擴大了在越南和印度的智能手機工廠,同時減少了在中國的家用電器生產。現代汽車同樣提高了在越南的汽車產量。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