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年後將憑製造業超越美國

© AFP 2023中國憑借製造業再過10年將超過美國
中國憑借製造業再過10年將超過美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7.09.2021
關注
到2031年中國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領導者,這是彭博社採訪的專家得出的結論。專家們認為,中國不僅將在GDP上超越美國,還會在全球價值鏈上取代美國。中國此前主要依靠房地產市場和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增長動力。如今正如“十四五”規劃中所述,中國努力的目標是在製造業上取得世界領先地位。

儘管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但近年來製造業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一直在穩步下降。如果說五年前製造業佔GDP的比重超過30%,那麼2019年這個數字只有27.7%。根據中國國家發改委的數據,2017年至2019年製造業新註冊企業數量年均下降5.2%。與此同時現存生產企業經常停工停產。同一時期離開製造業的公司數量年均增長 24.6%。

中國將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民企經營者吃下定心丸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6.09.2021
中國將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民企經營者吃下定心丸
這些趨勢的背後有一個簡單的經濟邏輯。事實上中國幾十年來一直充當“世界工廠”。然而這只涉及成品或低技術行業的最終組裝。總體而言,本世紀初中國創造的產品附加值佔比儘管不斷提高,但在大多數產品類別中,附加值也沒有超過 20%。尤其是在高科技行業,這個數字還要低得多。例如,iPhone X 定價為 1000 美元,中國企業僅佔附加值的 10.4%。 iPhone X 生產中使用的所有組件中約有 40% 不是來自美國或中國,而是來自日本或韓國等第三國。

隨著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作為擁有過剩廉價勞動力的全球工廠的競爭力開始下降。中國人均GDP在二十年間增長了十倍,達到1萬美元。就這一指標而言,中國已經超過東南亞的許多發展中國家。但到2035年中國的目標是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收入水平。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這一水平定為30000美元。這項任務可謂是雄心勃勃,但到目前為止中國已成功實施了看似困難的任務。例如,用了幾十年的時間讓8億人擺脫了貧困。

Chinese mother and child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2.09.2021
中國城市人口大數據:91市超500萬人
自新千年頭十年後半期以來,中國一直通過投資房地產市場和基礎設施建設來解決增長問題。這在當時也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隨後進行的土地改革允許地方政府將土地出租給開發商。由於朱鎔基的稅制改革給予了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權和更大的社會支出責任,土地成了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長賈晉京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解釋說,中國城市化的快速步伐也推動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需求。賈晉京專家說:

“中國自改革開放後一直處在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中。2000年中國人口城鎮化率為38%,而2020年則超過了60%,這種快速的城鎮化必然要求大量的住房建設。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土地金融。在開發的過程中,土地由無法參與現代產業鏈變成了能夠參與現代產業鏈。這不僅體現在住房需求,也包括土地開發後的城區建設,比如寫字樓和商場都陸續出現,這又會進一步產生經濟活動、價值鏈和稅收。”

基礎設施建設也符合城鎮化的客觀要求。此外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了這些趨勢。之後為了支持經濟發展,中國政府分配了規模前所未有的流動資金——超過中國 GDP 的 12%。這些資金用於基礎設施項目以及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基礎設施項目有助於創造就業機會並產生強勁的 GDP 增長。這在當時發揮了很大作用——中國是少數幾個在 2008 年危機中幸存下來並保持積極活力的國家之一。

Рабочий на заводе. Китай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5.05.2021
中國借自動化解決人口問題
然而不可能無限期地依賴這些刺激措施。房地產市場出現了過熱的威脅。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造成了根本性的失衡。經濟中的債務水平上升。顯然,增長模式需要改變。

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強調刺激國內消費作為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的必要性。這是合乎邏輯的——隨著人均 GDP 的增長,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福祉的提升,其購買力也隨之增加。此外,與一些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矛盾表明,中國已不應過分依賴國外市場,而應挖掘“內循環”的潛力。賈晉京專家指出,事實上新的五年計劃主要旨在實現中國的技術和生產獨立,填補生產鏈的空白。他說:

“目前主要是大數據合作以及與自動化有關的行業,比如智能製造。可以說中國有較強的大數據基礎,這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另一個重要的方向是補短板的領域,即突破過去一些的瓶頸,比如芯片以及一些關鍵領域的基礎零部件。”

Посетители на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 по искусственному интеллекту. Шанхай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1.04.2021
中國未來5到10在人工智能領域將超越美國
未來幾年中國將重點發展自己的生產鏈,培養高級人才,不僅在工業領域,而且在其他領域,包括在基礎科學領域。研發支出預計每年增長 7% 以上。同時基礎研究投入佔研發投入總額的比重由6%提高到8%。特別強調芯片生產、量子計算機、基因工程和生物技術等顛覆性技術。眾所周知,早在與美國技術對抗開始之前就開始實施的“千人計劃”等計劃就是旨在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最優秀的專家創造一個有利的研究環境。

有專家擔心,注重內循環發展的中國會放慢改革開放的步伐。而與美國在高科技產業的對抗只會愈演愈烈。賈晉京專家認為,這些擔心是沒有根據的。在他看來,中美兩國是在不同的領域打交道,兩國互不影響,而是相輔相成。賈晉京專家接著說:

Китайский суперкомпьютер Tianhe-1A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4.08.2021
中國將美國擠出頂級科學論文統領地位
“美國可能在政策方面會這麼表態,但實際上中美間製造業的抗衡大概率是不會發生的。因為中美與製造相關的發展方向不同,統計體系也不同。美國以信息化為主,很多相關產業與傳統製造業相距甚遠,甚至是去製造業化的。並且美國目前仍然在繼續這一過程,若想回歸傳統製造業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美國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經將傳統製造業轉移出本土,隨著製造業的發展,現在的美國缺乏不少產業環境。而在新興製造業方面,中美的發展方向又太一樣。因此總體來看,兩國間在製造業領域是互補性大於競爭性。”

中方願意參與多邊貿易自由化倡議。中國加入了RCEP,還正在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另一個問題是,這是一條雙向道。而美國目前並不去迎合中國。儘管美國本屆政府,與接連退出多項國際協議的特朗普政府不同,整體上堅持恢復美國在全球經濟和貿易領導地位的戰略,但拜登仍不急於重返 CPTPP協定。相反,華盛頓正在推動《亞洲電子商務協定》,以此作為對中國在亞洲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的某種制衡。隨著美國政治精英對中國增長的日益擔憂,中國的任何產業戰略都會被美國人帶著可能侵犯自身利益這個稜鏡去看待,並被視為對美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主導地位的威脅。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