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老書蟲:創辦者談“老書蟲”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 Sputnik / Lida Stanchenko再見了,老書蟲
再見了,老書蟲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名噪多年的北京“老書蟲”書店即將停業。14年來這個位於中國首都心臟地帶的書吧,既是一個圖書館,又是一個書店,文學節以及各種創作團隊表演的平台。這個地方為甚麼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以及“老書蟲”社區將如何存在下去,請看這篇由衛星通訊社記者撰寫的文章。

“老書蟲”上週二通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正式宣佈停業。從那時起此帖已經獲得10萬多條留言。人們都還記得自己與這個地方相關的故事,並要求“老書蟲”的創辦者盡快找到一個新的地方。

© Sputnik / Lida Stanchenko再見了,老書蟲
再見了,老書蟲:創辦者談“老書蟲”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再見了,老書蟲

“我是Tony Chou,幽默小區脫口秀俱樂部的主理人。作為幽默小區脫口秀的誕生地, 老書蟲寄託了我太多的情感,it’s home to me. 我們在這的六年的時間里,我見證著老書蟲的中國客人越來越多,老書蟲的氛圍越來越好,今天宣佈關停還是難以置信。” Tony Chou的評語已獲得490人贊。

郝甜~Tian Hao寫道:“你的十四年,我的六年。北京最喜歡的地方,沒有之一。感謝在文學、藝術、文化領域做過的一切,我們未完待續。”

© Sputnik / Lida Stanchenko再見了,老書蟲
再見了,老書蟲:創辦者談“老書蟲”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再見了,老書蟲

Myra_Wang也寫道:“從認識老書蟲起,它就像是一位溫柔的朋友,每次見面都成為忙碌生活中的治癒時光。在老書蟲里的友人,時間,美食,書和酒,我永遠記得。舊時光逝去,我仍希望有一天能與你相遇。”

“老書蟲”創辦者之一,兼總經理大衛·坎塔盧波(音譯)告訴衛星通訊社記者,現在這種形式的“老書蟲”已經存在了14年,但它的歷史實際上開始得還要早得多。

大衛說:“這一切都始於至今還存在的圖書館。創辦老書蟲的亞歷山德拉·皮爾森不過是收藏了一些書籍,因為一直在各種書展上購買各種書籍,她還從離開北京的外籍人士那裡得到了很多書籍。當時是80 、90年代,還沒有互聯網和任何電子設備,得到英文書還不是那麼容易。”

亞歷山德拉的眾多藏書,被她後來作為個人圖書館使用。書變得越來越多,她的房子里已經裝不下了,於是她便開始把自己的書放在她朋友的咖啡館和酒吧。她在那裡開始舉辦文學晚會,與作家會面。當她從朋友那裡租來的最後一個地方被拆除時,大衛建議亞歷山德拉創建自己的文學吧。於是便有了“老書蟲”的誕生。

© Sputnik / Lida Stanchenko再見了,老書蟲
再見了,老書蟲:創辦者談“老書蟲”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再見了,老書蟲
大衛說,他也不知道為甚麼這個地方已經變得如此受歡迎。或許因為不僅可以在書吧里購買這些書,而且還可讀上一段時間,要不就是因為這裡所擁有的氛圍。

根據“老書蟲”藝術總監Karen的說法,尤其是在關閉後的頭幾天,許多人來到書吧,他們並不隱藏自己的情緒,表達對這個地方關閉的悲傷。

© Sputnik / Lida Stanchenko再見了,老書蟲
再見了,老書蟲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3
再見了,老書蟲
© Sputnik / Lida Stanchenko再見了,老書蟲
再見了,老書蟲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3
再見了,老書蟲
© Sputnik / Lida Stanchenko再見了,老書蟲
再見了,老書蟲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3/3
再見了,老書蟲
1/3
再見了,老書蟲
2/3
再見了,老書蟲
3/3
再見了,老書蟲
卡倫在回答衛星通訊社記者“為甚麼這個地方有這麼大的吸引力”的問題時說:“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家的感覺。對於當地人來說,它也是通往國際文化的大門。我們就像一家人:只要你打開這扇門,不管你是誰,即便是總統,你也會成為我們家庭的一部分”

她告訴我們,在書吧的牆壁上可以看到,“老書蟲”接待過許多國家和不同年齡段的客人,包括作家、政治家、外交官、音樂家和藝術家。俄羅斯社區佔據著獨特的地位——每個星期天它都組織一次“甚麼?何時?何地?”智力測驗。

大衛·坎塔盧波說,現在還不知道“老書蟲”品牌今後的命運如何,品牌完全有可能不再以過去的形式存在。“有時你必須徹底改變一切,”他最後說。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