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東郊記憶”音樂公園留存著怎樣的記憶?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很多成都居民來“東郊記憶”音樂公園欣賞年輕音樂人的表演
很多成都居民來“東郊記憶”音樂公園欣賞年輕音樂人的表演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中國人知道本國的歷史,也都非常清楚,在新中國最困難時期,是誰向其伸出了援助之手。衛星通訊社記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中俄建交70週年之際前往四川過程中對此得到了確認。俄羅斯記者代表團應中國同行—“中國新聞社”四川分社的邀請,來到了中國最美省份之一的四川省,瞭解她豐富的歷史和最近一些年中所取得的成績。

又一批中國學生來到‘海洋’療養院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夢想在俄羅斯學習:四川孩子的神奇經歷
記者: 五月下旬,四川省會清新涼爽,大家所習慣了的炎熱還未完全到來。千萬人口的成都市掩映在綠色植被當中,因此,儘管是工作日,但依然遊人如織。尤其在主要名勝古蹟集中的老城區,從飄來舉去帶有各旅遊公司名稱的小旗子看,大多數是外來人。成都像四川省一樣,是中國旅遊排行最靠前的地區之一。

記者:“東郊記憶”音樂公園,給受邀到這裡參觀的俄羅斯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公園堪稱露天博物館和青年創作的驛站。從外表和內涵看,頗似北京的“798藝術區”,或者被叫做“大山子藝術區”。“東郊記憶”音樂公園是成都古城新名勝之一,僅在2011年才出現在地圖上,但很快成為遊覽勝地。據市政府資料,開放第一周,就有近百萬人來過這裡。有意思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常常到這裡漫遊,而且年輕人居多。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Юная модница в парке
“東郊記憶”公園中的時髦女郎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4
Юная модница в парке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Размещение артобъектов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бывших предприятий – в духе времени
曾經的廠區變成藝術公園,符合時代的精神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4
Размещение артобъектов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бывших предприятий – в духе времени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Витрина одного из сувенирных магазинов парка東郊記憶”音樂公園,
“東郊記憶”公園一禮品店櫥窗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3/4
Витрина одного из сувенирных магазинов парка東郊記憶”音樂公園,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Вот та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украшает вход в “東郊記憶”音樂公園,
“東郊記憶”音樂公園入口處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4/4
Вот та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украшает вход в “東郊記憶”音樂公園,
1/4
Юная модница в парке
2/4
Размещение артобъектов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бывших предприятий – в духе времени
3/4
Витрина одного из сувенирных магазинов парка東郊記憶”音樂公園,
4/4
Вот та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украшает вход в “東郊記憶”音樂公園,

記者:據可愛的導遊姑娘介紹,此前這裡是蘇聯援建的電子管廠。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可人的美女導遊
可人的美女導遊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可人的美女導遊

導遊:

“蘇聯援建中國的156個項目之一,經過了一五計劃,三線建設,改革開放,三個重要時期的一個調整。但是隨著後來的一些變化,它的生產力就逐漸的蕭條了。2009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大力推薦產業轉型,所以當時的紅光廠,我們拿到之後就把它改成了一個專門的文化創業產業園區。我們是2011年拿到這個項目的,然後請到了國內知名設計師劉家琨老師,作為我們該項目的總設計師。”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東郊記憶”公園前身 -- 成都電子管廠
“東郊記憶”公園前身 -- 成都電子管廠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東郊記憶”公園前身 -- 成都電子管廠

記者:大家都知道,記者是尋根問底的人。衛星通訊社的來訪記者們決定親自和“東郊記憶”音樂公園的客人們聊聊,他們是否知道這個地方之前是做甚麼的。據同行介紹,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段歷史。從以下的採訪就可看出。

記者:一位中年男性,身著亞麻服、腳蹬老闆鞋,非常時髦的受訪者。他叫王柏年,是位自由畫家。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自由畫家王柏年
自由畫家王柏年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自由畫家王柏年

王柏年:

“我不是很瞭解以前蘇聯的工廠。中國有兩個工業系統:第一個工業系統是跟蘇聯的,所以有很多蘇聯的工廠;第二個是美國的,那麼美國的工廠現在正在生產。但是蘇聯的工廠也蓋的很好,所以他們把蘇聯的工廠作為工業的發展,工業的設計。”

記者:成都市民來“東郊記憶”公園,是為了聽街頭音樂,看先鋒派藝術家的創作。而且不僅如此。很多被吸引過來的人,是想給自己買點獨特的東西。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東郊記憶”公園一禮品店櫥窗
“東郊記憶”公園一禮品店櫥窗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東郊記憶”公園一禮品店櫥窗

在露天藝術公園有近20家禮品店。衛星通訊社記者在其中的一家採訪了32歲的肖宏。

© Sputnik / LYUDMILA MATSENKO肖宏
肖宏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肖宏

肖宏:

“我是肖宏,  我是動車的。這裡是一個紅光電子管廠,大概在50年代的時候是一個大廠,後面搬遷以後就弄成現在的這樣了,我知道這是當時蘇聯援建的。”

記者:成都電子管廠,像其它50年代蘇聯援建的企業一樣,都曾經是本領域的先鋒,也是那個時代最先進的。中國問題研究專家阿拉·維爾欽克向衛星通訊社介紹道。

© 照片 : Anna Bazhanova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高級研究員 阿拉·維爾欽克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高級研究員 阿拉·維爾欽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高級研究員 阿拉·維爾欽克

阿拉·維爾欽克:

“在世界技術轉給另一個國家的歷史上,這絕對是最大的項目。蘇聯有太多的工廠、科研院所和設計單位參與其中,所有部委也不例外。有這樣的情況,向中國供應的最新設備,甚至蘇聯工廠還未獲得。從現代人角度看,這是在所有層面、所有領域都極為緊密的合作時期,從斯大林和毛澤東,到工廠的工人和學校學生。這是一個無限信任和真誠友誼的時期,兩國人民都彼此充滿好感。”

記者: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阿拉·維爾欽克為此寫了一本專著--《1950年代蘇聯參與中國156個生產項目改造和建設》。去年年末,這部書出版了。從600頁厚重的著作中,可以看到很多新的信息。作為例子,阿拉·維爾欽克舉出這樣的事實。

© 照片 : 阿拉·維爾欽克阿拉·維爾欽克為此寫的一本專著--《1950年代蘇聯參與中國156個生產項目改造和建設》
阿拉·維爾欽克為此寫的一本專著--《1950年代蘇聯參與中國156個生產項目改造和建設》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阿拉·維爾欽克為此寫的一本專著--《1950年代蘇聯參與中國156個生產項目改造和建設》

阿拉·維爾欽克:

“不久前,中國現代研究所研究人員對蘇聯援建企業進行了調查。發現其中的很多企業,至今還在原地從事著原來的生產。這表明,蘇方在50年代設計中國生產力時採用的是高水平理念。每個建設項目,都考慮到微毫。其中包括原材料狀況、電源、物流和勞動力。”

記者:今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和中俄建交70週年。回顧過去,可以發現,兩國關係並非總是天空晴朗。但儘管如此,在我們的共同歷史中,清新和善意要比沮喪之處多得多。對中俄構建未來更加穩固的關係來說,這是非常堅實的基礎。

新聞時間線
0